新聞資訊
NEWS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
理事會
理事長:陳文勝
副理事長:謝東、馬國偉、李世鋒、孫曉放、宋冬生、張建強、秦原、胡小強、王凱、董蕾、黃華、焦金濃、陳鴻
常務理事:劉火、嚴兵、趙鐵牛、方小慧、江德勇、袁春根、章偉倩、廖軍華、趙斌、廖子贛
-
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江西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江西省建材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總編:吳炎平
副總編:聶濤
編輯部主任:黎中元
國際刊號:ISSN 1006-2890
國內刊號:CN 36-1104/TU
辦刊地址:南昌市青云譜區(qū)何坊西路355號
-
聯(lián)系我們
亞洲同類型最大跨度斜拉橋成功合龍
所屬分類: 行業(yè)動態(tài)
2025-08-04
8月1日,由中鐵十六局承建的亞洲同類型最大跨度斜拉橋——貴港蘇灣大橋主橋成功合龍,該橋采用國內罕見的特殊復雜橋梁結構,跨越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支流,將為郁江兩岸發(fā)展注入新活力。
貴港蘇灣大橋及接線工程全長4457米,是貴港市交通骨干工程,自北向南依次下穿南廣鐵路,跨越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支流——郁江,上跨黎湛鐵路。其中蘇灣大橋主橋全長680米,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主梁采用國內罕見的半漂浮預應力混凝土邊腹板鋼混疊合梁結構。334米的主跨為同類型主梁結構中亞洲第一跨度;111米高的主塔相當于40層樓高度,其施工過程如同在“云端漫步”。
大橋位于被稱為“施工禁區(qū)”的喀斯特地貌區(qū),地下串珠式溶洞地質發(fā)育極強,全橋近90%的墩臺均坐落于溶洞之上。在“溶洞群”中建橋,就猶如樁基穿“糖葫蘆”,施工難度和風險挑戰(zhàn)極大。項目團隊創(chuàng)新采用“探灌結合”工藝,通過地質雷達對橋址區(qū)進行三維掃描,精準定位出大小溶洞的分布情況,并在鉆頭到達溶洞頂部之前改為小沖程鉆孔,防止出現(xiàn)鉆頭懸空、護筒下沉等風險;隨后采用“分級填充”法處理,根據溶洞深度、溶腔大小采取不同填充方案,成功攻克了超大直徑樁基穿越喀斯特地貌溶洞群施工難題。
為滿足郁江航道通航要求,蘇灣大橋主跨設計為334米,作為國內罕見的特殊復雜結構橋梁,其高精尖的施工工藝和高難度的安全管控,在行業(yè)內可借鑒的成熟經驗極少。為實現(xiàn)這場跨越數百米水域的“精準牽手”,項目團隊組建半漂浮預應力混凝土邊腹板鋼混疊合梁結構施工專項技術攻關小組,通過與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先后完成20多個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與評審,成功攻克預拼裝式索塔上橫梁大跨度拱架施工等多項重大技術難題。
針對高空作業(yè)風險,項目團隊為施工人員定制了 “空中安全島”,在主塔施工中采用液壓自爬模板,搭配全封閉多層平臺,配置防護欄、安全網、防滑墊等安全設施,同時采用無人機每天巡航作業(yè)面,360度無死角排查安全隱患,塔頂監(jiān)控球機實時傳輸畫面,遠程監(jiān)控每一個操作細節(jié)。在鋼混疊合梁施工中,項目團隊創(chuàng)新疊合梁施工精度控制工法,成功將鋼橫梁、橋面板安裝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同時,項目團隊堅守生態(tài)保護底線,創(chuàng)新采用水上施工廢水閉環(huán)處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廢水零排放,有效保護郁江水域生態(tài)。
站在郁江河畔回望,111米的主塔直插云霄,334米的主跨如彩虹臥波。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工程,貴港市蘇灣大橋及接線工程連接貴港市港北區(qū)、郁江航道和港南區(qū),是貴港市西部臨港工業(yè)片區(qū)的主要南北聯(lián)系通道。大橋建成后,將進一步激發(fā)郁江兩岸經濟活力,對貴港市構筑城市大交通框架、深度對接廣西平陸運河建設、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發(fā)展格局等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CCPA
上一條: 上海:將制定新版城市更新行動方案
下一條: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團揭牌成立
相關資訊
2025
08-14